依據服裝史學家James Laver的經典理論:
時尚潮流每隔四十年左右就會循環往復,重新來過。
於是在2015年春夏,我們看到1970年代被搬回了伸展台。
只是這次設計師們只用了1970年代早期理想主義時期的概念,
而故意忽略掉了整個時代的喧鬧內涵。
懂服裝的人,
不只改懂得如何拼湊身上的衣物,
更應該懂一點歷史,
因為所有的服裝都是應映當時的歷史而產生的,
省思一下,或許因為現在的我們並沒有在歷史上留下些什麼,
所以設計師們只能一直復古不斷懷舊。
大概從2009年起,
時尚界就陷進了不斷重複過去的循環裡。
或許是因為經濟危機,
躲在過去的影子裡設計可能比較安心。
總覺得自己有能力掌控過往,可以重塑它們,
而非勇敢地面對未來種種的不確定性。
M總會不由自主的想像一百年後的人們,
看現在的我們,會覺得我們的服裝精采嗎?
贅言了。來談談今年春夏的七零年代吧,
通常潮流不會這樣一股作氣的全部反映在市場上
總會需要一段發酵期:有時候是一季甚至到兩季,
但翻翻貨架上的商品,
今年流蘇,寬版喇版褲,暈染的長裙,
標語t-shirt....等。
彷彿整個七零年代整個被搬到了2015年,
就連香奈兒的秀,就猶如整個七零年代學運的華麗時尚版,
或許是因為類似的社會背景,
2014世界各地的年輕人開始對社會有期許開始發聲,
猶如當初70年代的嬉皮們,
對和平有了嚮往,
也或許是因為經濟政治的動盪不安,
1976毛澤東逝世,文化大革命結束...。
在這樣相似的背景下,接受起類似的時尚簡單了許多。
Gucci在70年代是首個把成衣系列擴展到亞洲的品牌,
而現任的創意總監Frida Giannini一向喜歡從歷史檔案裡尋求靈感
而這一季Giannini做的,就是重塑當時Gucci客戶們的裝扮,
的確,夏天最適合舒適的嬉皮打扮:
必備的單品大概就是牛仔短褲或是今年流行的牛仔喇叭褲,
一切就在於你的耐熱程度。
畢竟大家知道台灣夏天的烤肉溫度....的確挺驚人的。
流蘇配件可以來一點,手拿包或是流蘇小背心,
都會讓你的造型加分。
腳上可以踩上一雙綁帶鞋,
既舒適又性感,
當然M要再次強調一次,
夏天記得要把該除的毛給拔乾淨,
該修的腳給修乾淨,
否則怎麼時髦的打扮,
都是做白工阿!!
撇開嬉皮文化不談中性也是七零年代的一大突破。
70年代是女權運動啟蒙的時期,
在1975年,
法國設計師Yves Saint Laurent推出 「Le Smoking」,
以一襲黑色西裝,
搭配有領結的蕾絲襯衫,
宣示黑色西裝不再專屬男性,
電影《安妮霍爾Anni Hall》在電影服裝,
女主角在中性俐落的服飾上加上領帶(品牌為Ralph Lauren)
也成為一種時尚。
在近期的時尚圈性別越來越模糊,
每個性別或個人都有選擇打扮自己的權力。
看看各大品牌開始使用得模特兒越來越中性,
對美的定義越來越廣泛。
在這麼多時尚中的演化中這是M最喜歡的事。
當然現在的設計師們在參考七十年代風格時,
布料和手工怎樣也無法與當年比擬。
尤其是手工。
V&A資深策展人Oriole Cullen:『
畢竟很多當年的面料以及鉤針方法都已不復存在了。』
『70年代的設計師們作品更奢華。
同樣都是針織長裙,現代版本保守許多,
把人體遮擋得嚴嚴實實的;而當年Stephen Burrows等人的設計,
可是會叫著裝者的軀體暴露得一覽無餘。』
Robin Givhan說:真正的七十年代時尚是在追求精神上的放鬆。
或許在追求時髦美麗的同時,我們也嚮往著精神上的放鬆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