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為家裡小孩多,
每回媽媽要幫我們洗頭,
總要一個個脫光衣服排排站,
就像是個生產線一樣.
各自抹完了洗髮精,
小孩怕水進眼,
所以媽媽就會把我們一個個高高抱起,
用洗手臺沖洗。
加上表弟表妹家裡總共有七個小童,
那時候的媽媽很纖細,
真不知道他是哪裡來的力量?
洗完了頭,抹乾了頭髮,
就等著被媽媽造型。
一個個蘿蔔頭做在邊上等著,
等著被媽媽造型,
媽媽總是充滿創意,
在我們身上完全實踐他對美的天份,
一根根細心的編著我和妹妹的頭髮。
就算花上一兩個小時,
我和妹妹總是乖乖坐好,
因為隔天上學甩著頭,
那種走路有風的感覺真是爽暴了。
哈哈大家可能會想你的小時候回憶,干時尚流行屁事?
那是因為M的頭髮和M的記憶總是綁在一起,
頭髮也和歷史綁在一起,
很難想像歷史會和這種女孩兒的玩意牽連吧!
頭髮代表力量,看看伊莉莎白一世,
喜歡戴紅假髮見人,
她就是力量最好的顯示,
散開的頭髮不知道為什麼總有種像是森林之王獅子般的霸氣。
提香维奧蘭蒂Violante
畫中的女孩兒就算是嬌媚的散亂著頭髮,
也是散發一股溫柔媚惑的力量。
想想埃及豔后那些妖嬈的假髮:
迷倒了多少的男人甚至為她喪命。
埃及人只有在居喪時才蓄髮,
平時他們都是光著頭的,
想想失戀的女孩們,
都是先變髮圖新,不是嗎?
頭髮和性特徵有關:
這理論基本上不用反駁,
一頭美麗的秀髮怎能不讓人心動。
之前M留了一頭長髮
M不確定男友喜歡的是我的長髮還是自己,
為了測試,
一口氣剪短了頭髮。
結果頭髮就在也沒留長了。
十六世紀假髮流行,
因為可以遮蓋脫髮也可被當作飾品。
也因為當時惡劣的衛生環境令人們容易長頭蝨,
所以剪短頭髮戴上假髮好像比較方便吧!
拉回自己的記憶,
M的頭髮一直留到小學三年級,
那之前的M就像是個小公主一般,
每天編著不一樣的髮型上學,活像個洋娃娃似的。
一天,發生了噩耗,
媽媽在我的寶貝頭髮上找到了一隻頭蝨,
M媽也很果決得就拖著我和兩個妹妹,
來到家裡巷口邊的理髮廳,
喀嚓一聲減掉了M的公主夢。
這輩子常為頭髮掉淚,
但我想那應該是我的第一次吧!
從磁磚洗頭台舉頭,
看到鏡子中自己有如小男孩般的短髮,
眼淚就自己滑了下來。
不敢從鏡子裡看身邊的妹妹是不是也在哭,
隔天上課頭低的跟什麼一樣。
恨不得每天帶著假髮上課。
法國國王路易十三就是假髮的先鋒,
為了遮蓋頭上的傷疤而戴上假髮,
繼承他王位的兒子路易十四:
也是M心中的時尚始祖,
因為頭髮稀疏而戴假髮,
傳說中他有個假髮室,
裡頭擺滿了各式各樣的假髮。
在戰爭後很多的女孩為了生存,
更不惜把自己的長髮剪去換成錢幣食物,
記得那個手錶和梳子的故事嗎?
《麥琪的禮物》,
貧困的男女主角為了給自己心愛的人買一件聖誕禮物,
男人將自己的祖傳金錶賣了為女人買了一把梳子,
而女人把自己美麗的長髮賣了給丈夫買了一條錶鍊。
他們互相送的是這個世界上最珍貴的禮物。
一開始假髮只是因為美觀,
但後來卻慢慢的成为了社會地位的象徵,
孟德斯鸠在他1721年寫的《波斯人信札》:
『婦女在欧洲無論哪個地方做頭髮,
她都奴隸般地遵从着法國髮型師的命令』
很像現在的狀況不是嗎?
在哪間髮廊剪髮,哪個名師都是重點阿。
假髮也出現在多種形式的表演藝術中:
如中國的戲曲、日本的能劇和歌舞伎、
以及西方的歌劇。或是法官頭頂上。
有些人認為法官和律師依照身份戴上指定式樣、
給人「非人化」的感覺
象徵法律公正無私,
儀式性非常強大。
很多法官和律師都只有一頂假髮,從不更換,
他們認為假髮越舊代表在法律界的資歷越高。
傳說中在假髮裡頭品質最好的是荷蘭的頭髮,
最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荷蘭的傳統理髮廳Schorem,
亂中有序的擺設,店裡的理髮師們,
每個都有型到一個不行。
由於文化領域不一樣,
荷蘭男士非常注重於鬍子和髮型的設計,
油頭在加上整理好的鬍子,
難怪店裡永遠大排長龍。
這次合作的對象NTS HairDesign
梳起油頭的功力也不輸給Schorem
幫M和King 造型的是Leon和Enko
也是手藝驚人
看看我們兩個多帥
油頭的來緣起於法國國王路易十五的情婦龐巴度夫人
很難想像吧!
她那前端高聳突起的髮型,
稱為Regent style也叫Quiff Hair, Slicked Hair、Rockabilly:
Rockabilly 其實是一種音樂風格,
而後被貓王帶起風潮,成為這種髮型的經典款式。
後來,50年代這造型變化為男士的髮型,基本上就是前端隆起,
髮流順則往後集中: 也就是所謂的飛機頭。
復古油頭就是把前額及兩鬢的頭髮全部後梳,
梳得油光水滑、
一絲不亂——“油頭”這個名字就是這樣叫起來的。
早期打理男士復古油頭其實非常簡單:
洗頭後用毛巾吸乾水分,塗上髮油,然後用梳子往後梳就行了。
回想一下你印象中的猫王或是賭神就是最好的範本。
不止荷蘭理髮師,
在中國古代也很重視理髮,
對於髮型師有多種稱呼,
包括剃工、待詔、篦頭師傅、剃頭匠及整容匠等。
理髮此詞語最早出現在漢代,
台灣傳統理髮廳在競爭下越來越少了
老師父詹詳,十三歲拜師習藝,十八歲出師自行開業。
二十七歲時申請營利事業登記證,
這項證件目前高掛在大廳壁面,已顯斑駁,
卻是他一輩子理髮事業的見證。
民國五六十年代,當時頭髮理一次三塊錢 ,
詹老先生說,
當時生財器具很簡單,
一條大方巾內包著剃刀,小剪刀、木梳子、頭髮推剪、
一條磨刀用的寬舊皮帶、以及一小盒的藥膏捆一起,
挾在胳肢窩下就可以出門賺錢去了。
忽然間M也很想再回去那樣的理髮廳走走。
看看那個由藍紅白三色組成的轉燈,
ㄟ,你們知道這轉燈的由來嗎?
那是因為歐洲中世紀沒專業的醫生,
通常疾病只有用放血治療,
而理髮師就充當放血師。
紅色代表動脈,藍色代表靜脈,白色代表繃帶。
髮型師兼醫生是個很偉大的職業。
最近M的好友作了一件另我很感動的事,
現在的人多數認為髮型師代表虛榮,
但是他們一隊人卻走到偏僻的山區,
為當地的老人家和小孩義剪 。
當M看到照片裡孩子們的笑容,
和老人家靦腆的表情。
忽然明白老師告訴M的布施:
不一定是以財施、而是把自己所擁有的給予眾生。
謝謝這些很棒的髮型師,You Rock!!
Photo/Aubrey
Model/King Lin,M
NTS
營業時間 :
平日 11:30am ~ 20:00pm
週四、日 11:30am ~ 17:30pm
預約專線 : 02-87731378
服務地址 : 台北市大安區仁愛路四段27巷9號B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