胡士托音樂節散場後、波西米亞風情,
繽紛斑斕的印花隨著裙襬飄逸律動,
詮釋出奔放自由的嬉皮世界,
對2015年春夏米蘭設計師來說是很好的靈感,
Pucci、Gucci、Etro和Just Cavalli最明顯,
一直以來M總是不大理解波西米亞,民族風,
或是嬉皮,這幾個風格到底有什麼不同?
在穿搭上他們總是披披掛掛,以花朵大地色系,
羽毛圖為主軸。
所以為什麼同一種風格,
會有這麼多的名詞呢?
這個問題一直在M的腦袋盤旋很久,
直到前幾天M在學學遇到了我的老師張倞菱,
她清楚完整的解答了M疑惑很久的問題:
在很久很久以前,波西米亞是古中歐的一個國家:
曾為神聖羅馬帝國中的一個王國,
戰敗後整個民族到處遷徙,
因為是戰敗後的民族所以生活非常困頓,
食衣住行都非常的艱苦,
但也因為流浪與貧窮的生活,所演化出的生活方式和求生方法,
而長期遭受歧視。
至今有許多人對波西米亞人仍保有極其反面的印象,
認為他們大多人是乞丐、扒手、小偷或者人販子。
他們多從事占卜、歌舞等職業。
常圍繞在火堆旁唱歌跳舞,
所以大部分的人都認為波西米亞人生性浪漫不羈,
流浪途中有人會施捨他們食物或是衣服,
他們大多直接穿在身上,不止可以保暖也方便攜帶。
所以在波西米亞風格中披掛式的穿搭來由便是如此。
所以要揣摩波西米亞風格,披掛或是使用自然材質是最基本的元素,
例如:皮革,羽毛,花草.....。
今年Just Cavalli斑斕印花雪紡長裙,
和流蘇緞帶剪裁相得益彰;
M也穿上流蘇長靴和流蘇外套:
呈現粗礦中性的風格,
這次配戴的鏡片是OPT的麼境夢遊,
並不是一般人認為的戀戀小復古,
因為我想做出流浪民族孤傲空靈的眼神,效果非常的好。
看起來真的冷冷的,很有精靈感。
另外波西米亞人也會把自己認為最寶貝的行頭掛在身上,
所以手上和腳上叮叮當當的珠寶也少不了。
在最近的流行中大家也會看到融入印度風格的刺青貼紙,
加上波西米亞風的飾品,
這樣的搭配風格非常適合夏天。
很搶眼,大家可以試試看。
在法國人的想像裡,
「波希米亞人」讓他們聯想到四處漂泊的吉普賽人,
或是藝術家,
亨利·穆傑(Henri Murger)出版於1845年的《波希米亞人的生活情景》
(Scènes de la Vie de Bohème)讓波希米亞人這個詞普及於法國。
他們是自傳統社會外的一群人
不受傳統的束縛,或許還會帶來一些神祕的啟示。
M很喜歡彩色的粗針披肩,
非常實用,天冷可以保暖,可以包頭
可以裹成裙子各式各樣的搭配方法,
建議喜歡波西米亞風的捧有,
一定要入手。
而在1960年代因為學運,有了嬉皮這個名詞。
用來形容當時反抗當時政治的年輕人。
嬉皮用公社式和流浪的生活方式來反應出他們對
民族主義和反戰*越南戰爭*的精神,
他們也開始了屬於自己的流浪生涯,
在穿著上也大致沿用波西米亞風的披掛風格
但受六零年代氛圍的影響
顏色上更為繽紛,大膽。
大量的圖騰變形蟲花色充斥,
有人推斷那是吸毒後幻覺的藝術表現,
所有的顏色或圖樣都被無限放大扭曲,
的確在60,70年代藥物濫用的問題非常嚴重。
所以嬉皮後來也被貶義使用,
用來描寫吸毒者。
先撇開這些問題不說,
嬉皮的強烈風格每年音樂際還是影響著千千萬萬的少男少女,
流蘇,牛仔短褲,花圈.....等等。
所以大家準備好了嗎?
準備和M一起迎接春天了嗎?
隱形眼鏡:http://www.optvision.com.tw/world_1.html